最新消息

// September 01,2017

江門『教裝』,今朝『見真章』

↑臺灣意向入駐企業舉行簽約儀式。

↑嘉賓參觀新落成的臺灣教育裝備新創中心。


    8月30日,位於江門市蓬江區珠西智穀的南方教育裝備創新產業城(以下簡稱“產業城”)迎來建設啟動兩周年慶典。外表的平靜,致使鮮少有人知道,群華路上屹立的幾棟大樓,這兩年間發生了什麼具體變化。但“教育裝備”這個名詞,卻在不知不覺的兩年間,漸漸被江門人心領神會。

    “兩年前知道我們的人很少,兩年後不知道的人也很少。”在產業城兩周年慶典之際,產業城負責人表示:“經過兩年建設,產業城已經成為全國最關注的行業園區,越來越多的企業、資源在向江門集聚。我認為,江門的教育裝備產業發展,到了見真章的時候。”

    從無到有,從起步到發展,從一步一探索到如今儼然行業龍頭,過去的兩年很關鍵——江門蓄好了力。一條輻射廣東乃至整個華南地區的“教育裝備產業生態鏈”正在悄然形成;而江門,處於核心地位。

    教育裝備——江門重點發展的五大產業集群之一,如今有何底氣“見真章”?而它又用什麼讓蓬江成為“中國教育裝備之城、中國教育培訓之都”?接下來,它將怎樣演繹更多精彩?

A   佈局 建教裝產業高地,帶動千億產值

    三年前,江門市將教育裝備產業列入“十三五”時期重點發展的五大產業集群,並確定將教育裝備產業“發展成為中國首個教育裝備產業高地,通過未來5—10年帶動形成產值超1000億元”的目標。蓬江區進一步提出建設“中國教育裝備之城、中國教育培訓之都”的戰略目標,並依託位於蓬江區的珠西智谷建設,率先出臺若干專項扶持政策。

    當前,在我市“工業立市”戰略部署下,教育裝備產業集群作為先進裝備製造業的代表之一,這個“有發展前途的產業集群”,在市委書記林應武眼中,無疑是重振“江門製造”的一顆希望之星。

    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曹志祥表示,當前我國教育裝備產業發展,還處於“弱、小、散”階段,明顯滯後於教育事業的發展,傳統教育裝備很難滿足現代教育要求;同時,教育裝備產業急需一個完備的發展平臺。此前,我國教育裝備集散地只是產業的交易中心和物流中心,並沒有形成集教育裝備設計研發、展示交易、產業孵化於一體的現代教育裝備“智造”產業鏈。

    江門的決策可謂高瞻遠矚,早在三年前即率先佔據了教育裝備產業的制高點。這三年來,全國首個智慧校園展示中心投入運營;全國首個公辦教育裝備研究院投入運行;全國首個教育裝備學院已在五邑大學成功開學;全國首個海峽兩岸教育裝備合作示範區,集聚了來自臺灣的50多家教育裝備企業,在江門就可以看到臺灣最好的教育和裝備;全國大學生教育裝備創新設計大賽、廣東省自製教具大賽等一批重量級教育裝備賽事在江門成功舉辦……江門,尤其是蓬江,已成為教育裝備業界年輕人創意的天堂。

    太多“首個”在蓬江誕生,江門教育裝備產業生態鏈也跟著漸趨成熟。

    “蓬江區有信心成為中國首個教育裝備產業高地。”蓬江區委書記溫偉文表示,未來該區將投入逾100億元在教育裝備行業,規劃超過3000畝的教育裝備產業園區,計畫從全國各地招攬1萬名人才充實到教裝等實業,並興建1000套以上人才公寓配套。

    溫偉文認為,蓬江區作為江門發展這一產業的主戰場,銳利地介入這一萬億元級的市場,既有助於自身的發展,更有利於整合並引導一批有創新精神和能力的企業,有利於滿足我國線上教育和智慧校園的發展,以及社會對IT智慧化的迫切需求。

B  崛起 三年見園,五年見城

    廣東省大力推進“珠西戰略”,江門是其策源地和主戰場。作為江門的主城區,蓬江區是江門實施珠西戰略的“先導區”和“核心區”。

    2015年,教育部與江門市政府採用“部市共建”的方式,推進南方教育裝備創新產業城落戶蓬江區。從此,蓬江區裝備製造業發展迎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。因為,這不僅僅是一個項目的落戶,更是一個產業鏈的引進,是一個小微雙創平臺的打造,是行動上對“珠西戰略”的具體落實。

    但想必很多人想問,為什麼要做教育裝備的創新發展平臺?為什麼要在江門做?正如產業城運營公司總經理邵繼民所說,南方教育裝備創新產業城落戶蓬江區,是“一個創新的產業走進了一片創業的熱土”。

    他介紹說,2015年3至5月,產業城運營商——江門同宏公司,曾到多個地方進行考察和調研,發現我國教育裝備的產業現狀,產業佈局比較分散,“以廣東為例,幾百家教育裝備企業分散在廣州、深圳、中山、珠海等多個城市,沒有形成一個較為集中的教育裝備產業集聚區,更沒有形成整合各種資源的教育裝備創新發展的平臺”。

    適逢江門榮獲全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示範城市,珠西智谷成為江門實施“小微雙創”的核心基地,引入教育裝備產業正當其時。“蓬江區政府為企業落戶搭建好生產性服務平臺,解決了企業落戶的後顧之憂;同時,政府的熱情以及城市本身的資源,都為產業提供了優越的環境。”邵繼民說,正因如此,南方教育裝備創新產業城選擇了江門,選擇了蓬江區。

    雙向選擇,一拍即合。原本位於群華路的“三舊”改造專案,搖身一變,成為創新型科技園區——南方教育裝備創新產業城。

    今年初,邵繼民展示了產業城未來發展藍圖:三年見園,五年見城。

    他表示,“三年見園”指三年內完善產業城基礎硬體建設,並通過引入政策、實施重點專案、舉辦重大活動等方式強化軟體配套。“五年見城”則是指打造中國教育裝備創新設計第一園區,打造全國第一個集教育培訓、教育旅遊的教育綜合體,建成初具規模的教育裝備工業園區。

    如今,3萬平方米的啟動區已建成,100多家教育裝備研發設計企業已在這裡集聚發展;300萬平方米的教育綜合體已經開始設計。今年,產業城計畫新增建築面積7萬平方米,總運營面積達10萬平方米。到2017年底,產業城將彙聚超過100家教育裝備企業,同時還將啟動中國教育裝備體驗中心、教育裝備博覽館等專案。

    未來,1000家教育裝備企業將在這裡實現創新創業的夢想,3000畝的教育裝備生產園區已經開始規劃,1000億教育裝備體量將成為廣東珠西智慧裝備戰略的核心力量。

C 壯大

    從“12”到“54”,入駐企業嘗到甜頭

    2015年8月產業城簽約落戶蓬江之時,已經有12家企業入駐。彼時,仍有不少企業在排隊等待入駐。

    據瞭解,當前已經有54家企業入駐產業城,其中,註冊資本達1000萬元以上的共有11家,註冊資本在500萬—1000萬元之間的有7家,在500萬以下的有36家

    伴隨著產業城的壯大發展,邵繼民表示,企業入駐產業城的門檻也在不斷地調整和提升,一般按照“大中小企業”合理引進的原則,根據佈局來引進,在避免產業內同質化競爭的同時,也引導著企業彼此之間的良性發展。“以前產業鏈都是上下游剝削,未來做生態鏈是相互依存的。大家在一起解決問題,每個人做自己的細分市場,你做教室,我就做實驗室,大家彼此之間,既有合作,又有差異化。”邵繼民說。

    為企業謀發展、供管道、促合作,在產業城平臺集聚作用下,入駐企業無論進駐時間長短,無疑很多都已經“嘗到了甜頭”。

    “我們選了很多地方,最後一站來到江門蓬江,這裡的投資環境、產業平臺都比較有吸引力,我們決定把總公司搬到這裡。”廣東冠田資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翁偉忠說,該公司去年正式進駐產業城,“互聯網時代,單打獨鬥肯定是不行的。像我們這種研究機構,市場對我們來說是最缺乏的,而產業城為我們提供了管道,把一幫人擰在一起,通過企業之間的相互聯繫,直接與學校對接,幫助企業做得更好更大。”

    翁偉忠表示,他現在對未來發展很有信心:“我們專搞研究,這邊幫我做管道、銷路,我們的產品在上個月已經開始投入市場,主要以省外高校為主。學校反響比較好,接下來會嘗試在本地高校推行。”

    廣東睿智雋永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容加權同樣表示,公司通過產業城平臺連結到了外地市場的相關資源。“我是江門本地人,原本就是做教育機構。本地很多教育相關企業都想進來,因為這裡大家彼此之間可以互補,從而能聯合起來做專案,給學校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。”容加權希望,產業城可以培養出一兩家龍頭企業,甚至上市企業,帶動其他企業發展。

    “產業城通過舉辦全國教育裝備主任會議、廣東省教育裝備展等一系列活動,讓我們學習到更多先進的教育裝備高新技術,拓寬了企業視野。借力產業城這個平臺,我們也在企業與市場之間找到一個展示與宣傳的平臺,在推動和促進各入駐企業之間的合作,抱團發展。”廣東有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燈峰說。

    在本次兩周年慶典中,臺灣教育裝備新創中心正式啟用。作為產業城的重點項目,該中心旨在引進臺灣優秀的教育裝備企業,與大陸的教育裝備企業共融發展,不斷優化大陸的教育裝備體系,促進產業優化升級。

    騰雲科技有限公司是最早入駐產業城的臺灣企業之一,其董事長白雲騰表示,剛來到江門蓬江的時候,他對江門人的素質感到震驚:“街上的車子會禮讓行人,也沒有嘈雜的喇叭聲。這些細節雖不起眼,卻是市民素質的體現。”來到這裡兩年多,騰雲科技有限公司已經在江門初步投入五百萬元進行落地建設,白雲騰本人也對蓬江的居住環境非常滿意,並全家搬至五邑碧桂園,打算長期住在蓬江,借助新創中心和產業城的平臺,開發內地市場。他說:“希望新創中心能夠扮演一個媒人的角色,為我們找到優質互補的商家。”

D   未來

    樹立大格局意識 為中國教裝產業探路

    8月30日的產業城兩周年慶典期間,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與發展中心現代教育裝備創新與應用實驗區、南方教育裝備創新產業城現代教育裝備評估中心同步簽約落戶。

    據瞭解,該專案是教育部裝備中心與蓬江區政府採取共建的方式,圍繞教育裝備創新與應用,在蓬江區建設的實驗區項目,是在合作期內教育部裝備中心在全國範圍內唯一以“現代教育裝備創新與應用實驗區”命名的實驗區。

    蓬江區區長李欣立在致辭中表示,未來,蓬江區將繼續不遺餘力地助力教育裝備產業發展,啟動“蓬江區數字校園試點專案”創建活動,逐步實現學校教學、科研、管理和服務全面數位化的目標,並啟動智慧校園、未來教室建設;同時,加快完善南方教育裝備創新產業城建設,力爭至2020年,打造成為珠西地區最具規模、最有影響力的教育培訓服務平臺。

    一步一腳印,一步一佈局。“大格局”意識,是產業城負責人胡立壯對產業城未來發展方向的定位。

    “江門教育裝備的發展絕對不是跟別人競爭,這裡辦大學、研究院、評估中心、新創中心,一系列舉措都是為了形成產業集聚,為將來佈局,要做到別人沒辦法跟我們競爭。”胡立壯說,江門教育裝備產業的發展,一步一步既要穩紮穩打,又要通過集聚、系統化的設計,成為中國的示範點,為中國探索一條路出來。

    “這個格局是巨大的,江門要承擔這個責任,也有義務把它做好。與此同時,江門把教育裝備作為五大產業之一,這個產業可能成為江門市民生民計未來發展的支柱產業。”責任在肩,胡立壯認為,產業城引進的都是圍繞教育裝備最有影響力的人才,聚集的都是行業內優秀的資源,江門人也要用新的思維去擁抱新的產業,要有信心。

 

產業城大事記

    1、2015年8月30日,南方教育裝備創新產業城簽約儀式。

    2、2015年10月14日,南方教育裝備創新產業城正式開放。

    3、2016年3月29日,五邑大學教育裝備學院揭牌儀式。

    4、2016年3月30日,南方教育裝備創新產業城正式開園。

    5、2016年3月30日,全國教育裝備中心主任會議在江門蓬江召開。

    6、2016年3月30日,海峽兩岸教育裝備合作示範區、南方教育裝備創新研究院正式揭牌。

    7、2016年7月12日-14日,江台教育裝備展覽會開幕。

    8、2017年3月29日,第十六屆廣東教育裝備展覽會在江門蓬江開幕。

    9、2017年3月30-31日,《教育部關於新形勢下進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學裝備工作的意見》培訓班在江門蓬江舉辦。

    統籌/曹乃付

    文/圖 胡晴晴 梁永超 溫敏紅
 

※資料來源: 2017-08-30 江门日报